吴倩:只为稻粱谋的平凡人物,一下子平添了传奇色彩
《驾驶舱录音》是章兴国最近出版的一本小说。围绕几个业余侦探挖出林彪遇难原因的故事。
我们知道林彪事件是中共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次内斗之一,事件之大,内里隐藏的内幕,所牵涉面之广,基本超过其他中共内斗事件。『9.13』事件。毛的親密戰友和可靠接班人副統帥的出走,客觀上宣告了文革理論和實踐的破產。自此毛的神聖光環開始暗淡,至今林彪之死仍是個謎!」
作者选择从民间草根人士的眼光角度和草根人士作为主角展开与林彪事件相关的侦探故事。角度新颖。叙述语言和手法简练,明白。
由于作者是从事科技工作的,具有慎密的态度和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使得整个故事起伏跌宕。丝丝入扣。作者机智地将全书的枢纽放在猎取一合录音带这个焦点上,以小搏大地展现林彪事件的悬疑和联想。避开了大事件大题材难以把握以及意识形态的纠葛。
作品更像一本较为纯粹的侦探故事。以猎取一合录音带为线索带出一个又一个人物和故事。简练生动地勾勒了涉事人物的性格,读来饶有兴味。小说题材通常以人物为主。作者比较成功地刻画了主角何仁义这个人物。把这个貌似普通但是却是一位英勇,机智,平实的个性特质通过峰回路转,有惊无险,绝处逢生,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而细腻地刻画出来。围绕何仁义而伸延出的其他人物:林剑寒,林剑友,罗艳芳,郭劲军,曾德全,杨红梅等一系列人物各有背景,各有特色。尤其是他们有意无意地因为录音带和何仁义这个海外来客而组成新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络。充满危险,诡异,张力。合作,猜疑,仗义,痴情,背叛等人物特征。而组成这层新的关系使得这些平日碌碌无为。只为稻粱谋的平凡人物,一下子平添了传奇色彩。在中共严密的专制治理下这群人见缝插针的冒险行为为僵化的城市生活带来异国色彩。
作者在用大量篇幅铺垫描写了在整个盗取林彪空难事件中的录音带的经历中主角何仁义见招拆招,见河搭桥,死里逃生,虎嘴里拔牙的惊险遭遇。千辛万苦地终于将林彪空难事件遗留的录音带得手。
让读者随着他的历险经历欲罢不能地一口气读到这里。使得曾经震惊世界的林彪事件的重量全然地压在这合录音带上。作者作足了铺垫之后,全文笔调一转,来到全书的高潮:被解密的这合录音带的内容
-----林彪和叶群,林立果以及随行人员在飞机坠毁之前的讲话录音--------
----------
杨振刚站起来,走到潘景寅的背后。从航向指示表上,杨振刚看出飞机仍在向西北方向飞。杨振刚焦急地问:“机长,怎么还在往西北飞?我们到底去哪里?”
潘景寅故作镇静地说:“没有命令,不能改变航向。”
“你再问问主任吧!”杨振刚说。
“还有五分钟。”潘景寅回答。
-------------
全书在揭开录音带内容后漂亮地嘎然结束。
无疑这是一本侦探小说。但是该书的遗憾之处在于缺少一种严肃的意义。就是作者没有涉及林彪空难事件对当代的政治意义。如果作者能以简练,重彩着墨的笔法,以“571工程纪要”为契机。点明 林彪事件为当年红色恐怖铁桶一样的造神运动戳了一个大洞。而“571工程纪要”启蒙了文革中最早觉醒的一批人。的确,事隔四十五年,“571 工程纪要”至今读起来仍然振聋发聩。
林彪是中共内斗中失败一方。虽然林彪曾经声名显赫被奉为“战神”。但是,他的战功只在抗日中的“平型关战役”有意义。此后他从东北打到琼崖为毛泽东拿到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却应是内战的战犯。而且在攻打长春时困城,饿死十几万长春市民是有罪的。
虽然如此,林彪事件显然是冤案,而且牵连了上万无辜的人。至今该事件迷雾重重,不得澄清。